2024年以来,谷城县认真落实对村巡察安排部署,坚持向深拓展、向专发力、向下延伸,积极探索创新,在前3轮村(社区)巡察基础上,启动了第4轮对村巡察工作,实现了本届任期内全县290个村(社区)党组织巡察全覆盖,12月在全省对村巡察工作推进会上作交流发言。
聚焦“谁来巡”——
夯基固本,配优建强队伍
巡察岗位是发现培养锻炼干部的重要平台。
该县将具有乡镇工作经历、熟悉农业农村工作作为巡察组组长必备条件,全面筛选建立64人的巡察“组长库”。同时,从纪检监察、组织人事、财政、审计、农业农村、资源规划等领域推选80名专业干部,分类建立巡察“人才库”,实行动态管理,增强巡察队伍专业化水平。
“对村巡察直面群众急难愁盼,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显得尤为重要。”谷城县纪委副书记、监委副主任、县委巡察办主任谢雪丽介绍。
在组建巡察组时,该县坚持人岗相适、优中选优,选派有3年以上巡察工作经历的巡察组组长、副组长开展对村巡察,综合考虑年龄结构、个人经历、专业特长、知识水平、回避情形等因素,通过“以老带新”“以干代训”“挂职锻炼”等方式,科学搭配、选优配强巡察组,确保政治监督不偏航。
巡察工作专业性比较强,人员流动性比较大,如何确保巡察干部快速进入角色,是影响巡察质效的一个因素。
该县坚持“按需点单”,一方面以巡察培训为抓手,邀请各领域专家开展针对性培训,另一方面制定18个方面91条村(社区)巡察共性监督清单和37条个性化监督清单,列出问题主要表现和查找路径,做到按图索骥,切实解决不会监督的难题。
为了让巡察全流程各环节更加有章可循,该县坚持以规范化建设为指引,从务实管用的角度出发,精心编印《对村巡察工作手册》《对村巡察政策法规汇编》《巡察工作制度汇编》三套“工具书”,让巡察发现问题和线索更加有据可依,为巡察干部精准发现问题、依规依纪依法开展巡察打下了坚实基础。
聚焦“怎么巡”——
因村施策,全面把脉问诊
对村巡察全覆盖不能平均用力,要因地制宜、精准点穴。
该县坚持巡察办设置分类参考、乡镇党委自查梳理、职能部门对照印证、巡察组调研确认“四方联动”的方式进行研判,以人口数量、经济体量、信访举报等情况为参考,将村细分为基层治理、乡村振兴、资源保护、“三资”管理、和谐稳定等五个类型,将社区细分为城镇、涉农、沿江沿河等三个类型。
实践过程中,谷城县准确把握镇村一体巡、直接巡、连片巡、巡单位带村等不同巡察方式的优势特点,根据村(社区)分类灵活匹配、综合运用不同方式开展巡察,确保巡得准、巡得深、巡得透。
紧紧依靠群众,切实转变作风,该县明确监督路径,要求各巡察组做到“三个六必”。
党群服务中心、公益场所、经济实体、宗教场所、书记(主任)家、特殊家庭等“六必进”,多渠道掌握真实情况。
驻村干部、“两委”干部、“两代表一委员”、信访人员、防返贫监测户、弱势群体等“六必访”,多层次听取民声民意。
“两委”和村民代表会议记录、“三资”管理台账、项目实施情况、“五务”公开情况、违纪违法案件、信访事项等“六必看”,多方面核实印证问题。
“‘十字诀’真是全面实用、朗朗上口,有方法、有路径,对我们巡察新人有很大的帮助。”来自谷城经济开发区纪工委的纪检监察干部罗思雨,参加了一轮对村巡察后深有感触。
谷城县委巡察机构集思广益、系统总结,编制了通俗易懂的谈、进、听、访、看、查、问、勘、审、做等对村巡察“十字诀”,即,“一到村组广泛谈、二进农户话愁难、三听抱怨莫怕烦、四访干部清与廉、五看政策是否悬、六查账目找缺环、七问‘三资’要从严、八勘现场脚不闲、九审资料别太繁、十做底稿要素全”,凝聚集体智慧,力求巡察“快准实”。
聚焦“为谁巡”——
边巡边改,擦亮为民底色
“真心感谢巡察组,解决了长期困扰我们的‘用气难’。”日前,谷城县顺城街社区4名居民向县委巡察办送来锦旗以表达感谢。
此前,谷城县委第一巡察组对城关镇及所辖村(社区)党组织开展巡察,有居民反映,天然气报装许久却迟迟没有安装。针对该问题,巡察组综合研判制发《立行立改函》,协调城关镇、县住建局、燃气公司等部门会商化解矛盾,短短1个半月时间内,两个社区226户居民圆了“通气”梦,为迎接新年增添了几分温暖。
民有所呼,巡有所应。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民生问题,谷城县委巡察机构坚持分类处置,实行“一函一书”进行立行立改。
对村(社区)能及时整改的“小急难”事项,采取“报备制”,赋予巡察组审批权限,第一时间下发《立行立改函》,做到发函不过夜、整改不出周、评估不逾月,短平快解决;对重大敏感事项或需部门协作的问题,采取“报批制”,由县委巡察工作领导小组审批,制发《巡察建议书》,协调县直部门会商解决。2024年以来,先后制发“一书一函”85件,解决民生问题105件。
对村巡察既要解决“急难愁盼”,更要深挖“蝇贪蚁腐”。
聚焦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该县强化“纪巡联动”,积极发挥纪检监察干部专业优势,探索建立“不驻组副组长”工作机制,在常态化选派纪检干部参加巡察基础上,选派5名室(组)负责人担任不驻组副组长,提前介入参加面上问题和线索会商研判,通过信息互通、力量互助、成果互享,严查基层“微腐败”,最大限度释放协作配合叠加效应,推动巡中成案15件,让巡察利剑更有震慑力和穿透力,让群众感受到巡察监督就在身边。
聚焦“如何改”——
科学评估,深化标本兼治
发现问题是巡察工作的生命线,推动解决问题是巡察工作的落脚点。
该县推行“室组地巡”联合验收销号模式,由县纪委监委牵头、会同县委组织部、县委巡察办等部门组成专班,以现场查看、走访群众、查阅档案、发放问卷等方式,对集中整改到期的193个村(社区)整改情况进行了评估。对未按规定时限上报整改结果、整改措施缺乏针对性、整改成效不明显的,发放《整改提醒函》27份,对履行整改责任不力的3名村支部书记进行约谈。
整改好不好,群众说了算。该县制定《对村(社区)巡察整改评估操作办法》,细化10项评价指标,推行“一份调查问卷、一张民生清单、一封提醒函”,真正做到整改效果群众评议,推动整改评估工作走深走实。
“我们对照巡察整改典型案例进行自查,发现村民罗忠清家附近路基塌陷,危及房屋安全,立即在边坡上砌挡土墙、码驳岸,解决了罗大妈的烦心事。”谷城县城关镇老君山村党支部书记黄明星介绍。
这是该县扎实推进未巡先改的一个缩影。
谷城县委巡察办系统梳理4类普遍性问题,制发共性问题清单,筛选40余个涉及农田水利、人居环境等方面的整改典型案例汇编成册,移交乡镇(开发区)逐村开展自查自纠,推动未巡先改问题150个。
此外,该县将对村巡察与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集中整顿、防止返贫动态监测与帮扶、小流域综合治理等重点工作相衔接,系统梳理形成专题报告,做到成果共享共用,推动全县专项整治农村集体“三资”监管不到位问题1253个,整治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29个。
作者:黄西林 刘孟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