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城:文润山乡间 清风扑面来 ——谷城县委巡察办构建大宣传品牌纪实
来源:《湖北巡视巡察》杂志 发布时间:2022-10-24

炎炎夏日,热浪一波接一波。襄阳市谷城县委巡察办探索的《谷城县委五年巡察工作系列报道》《同题共答看变化》等集成式经验,编印的《巡思践悟》等创新性做法,正搭乘自办的微信公众号云平台,或借助多形态快递,飞向全国各地。

一个微信公众号,一张亮丽名片,一本案例综合书,一盏指路明灯。这些饱含谷城巡察人心血与智慧,浸润着他们创新的动力,体现着他们文化内涵的成果,正构建起“谷城巡察”大品牌,多年的艰辛付出终于赢得丰厚回报。如今,大江南北同行到谷城“取经”的经常有之,学习借鉴交流书籍的电函时常飞来……

“做巡察工作只有务实创新才能形成个性特色,宣传好巡察工作,我们的立足点就是讲政治的高度、谋开展的深度、抓落地的实度、让群众感受得到温度才行。”谷城县纪委常委、巡察办主任何向东深有体会地说。

善于宣传引领、乐于文化立身,这是县委巡察办呈现出的独有特质。建队伍、育人才、拓阵地;严考核、多激励、出精品。近年来,县委巡察办着眼大宣传品牌建设,把做好宣传工作作为巡察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推动巡察工作实现新的突破。

目前,县委巡察办已构筑起“全员出击、部门配合、乡镇支持、群众参与”的大宣传格局,全县已呈现出宣传与工作互促互进、业务成效亮点纷呈的良好势头。近年来,谷城巡察工作以省报专版形式在全国市县巡察工作推进会上进行展示,部分内容录入电视专题片《将巡察利剑直插基层》,并在全国发行;《湖北卫视》《湖北公共新闻》专题报道谷城巡察工作经验。谷城县委作为全省103个县级党委代表,在湖北省深化市县巡察工作推进会上作了典型发言;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在全市率先实现,“谷城巡察”公众号在全市树立了宣传标杆。

“三个阵地”同筑,夯实宣传“平台”

  • 紧盯中央、省、市主流媒体发力

“孟卓,你负责收集《中国纪检监察报》好的标题与文章。”“曾辉,在各大媒体负责收集关于召开会议的信息、调研信息、经验交流信息、重大活动信息等各10篇。”这是巡察办领导经常给同志们布置的任务,目的是让写作的同志能够学习中央、省、市最新精神和好的写作方式方法,以后起草同类型信息时可以参考借鉴。

县委巡察办在提高巡察工作质效的同时,利用中央、省、市主流媒体强化宣传,指定专人向各大媒体投稿,把巡察工作推向社会,让广大群众了解巡察工作、参与巡察工作,提供有价值的问题线索。《侵犯群众知情权6名村支书被约谈》新闻稿,先后被人民网、荆楚网等媒体采用、转载。群众看到巡察工作是“搞真的”“值得信赖”,在巡察期间纷纷向巡察组提供党员干部违规违纪违法问题线索,宣传工作有力促进了巡察工作。截至目前,县委巡察办撰写的各类信息被《人民日报》《中国纪检监察报》等中央级媒体采用33篇;被《湖北日报》、省纪委监委门户网站等省级媒体采用83篇;被《襄阳日报》等市级媒体采用165篇。

  • 群策群力建好“公众号”

“在这个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如何让巡察工作拉近与人民群众的距离?如何让巡察相关政策解读及流程更加直观地呈现在群众面前?”县委巡察办成立之初,就一直在积极思考这些问题。一次在与周边县市交流学习时了解到,兄弟单位通过微信公众号发布巡察公告,这让办主要负责人一下子来了灵感,回办后立即安排专人开通“谷城巡察”微信公众号,并与“今日头条”相互关联。

《巡察组在行动》《巡察干部风采》《巡察组长谈巡察》等一系列专题栏目,将巡察工作情景、经验做法及典型事例,巡察干部的精神风貌、典型事迹展现在谷城巡察公众号上,办得有声有色。如今,微信公众号已成为谷城巡察的一张名片。不仅在襄阳,而且有全国各地的同行通过微信公众号了解谷城巡察工作,浙江、海南、湖南等13个省30多个市县同行来电、来函、来访,交流学习,探讨经验。

“谷城巡察工作站位高、能示范,目标高、能成事……”荆州市江陵县前来交流的带队负责同志在听取谷城巡察工作情况介绍后感慨地说。

建功显业绩,书里见分晓。将巡察干部平时所写的优秀文章,汇编成《巡思践悟》,在内部形成“比、学、赶、帮、超”的文化氛围;搜集巡察干部典型材料,汇编成《巡察干部风采录》,倡导衷心为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人物风采,用榜样的力量激励巡察干部奋勇向前。

  • “墙面文化”唱响新时代最强音

这个夏天,在谷城县城西关街社区,由县委巡察办主导打造的一处处“墙面文化”图景时时映入人们的眼帘,萦绕在人们的心间。西关街社区位于县城中心,有“六街十二巷”,是个老街区。长期给人的印象是“残墙断壁处处在,路面破损行路难”,既无文明形象,又没文化品位。

2022年6月,县委巡察办以问题为导向,按照“共建、共治、共享”原则,进社区、察民情,结合文明城市创建,瞄准群众需求点,联合社区修复粉刷残墙2000多平方米,集中在十字巷、影院街、酒厂道子等醒目位置打造“廉洁文化宣传长廊”,让文明小区与清廉社区深度融合,筑起一道亮丽风景线。

“环境变美了,文化味浓了,群众出行心情也好起来,百姓天天耳濡目染的是清廉的氛围和文明的熏陶,以清为美、以廉为荣的良好风尚越来越有厚度。”社区党委书记王奎感慨道。

近年来,县委巡察办瞄准全县大力推进乡村振兴的契机,利用农村房屋改造和国省道路美化时机,注重直观阵地建设,植入清廉文化元素,主打“墙面文化”。在紫金镇孙家沟村开辟一处以宣传“清廉”为主线的清廉文化广场,新建室外清廉展牌及巡视巡察工作精神宣传牌;与五山镇闻家畈村党支部联合,在该村党群服务中心建设清廉文化及巡视巡察工作精神阵地。将清廉谷城建设与机关廉政文化、乡村振兴、文明城市创建、社区环境整治融为一体,营造了浓厚廉洁氛围。同时,深入挖掘先进楷模事迹、风土人情、乡情故事中的清廉元素,建设形成符合地域特色的清廉文化景观。

目前,全县国省道路沿线、旅游热点地等,共植入文化品牌词句1500多条、墙面绘画800余幅。家喻户晓的廉政故事,诙谐易懂的幽默漫画,不光学生们喜欢看、看得懂,城乡居民也时常三五成群,聚集在文化墙下,以最直接的方式,感受时代的最强音。

“三支队伍”齐抓,打造宣传“铁军”

做好宣传工作,人是第一因素。县委巡察办借助巡察“大熔炉”炼出过硬“宣传员”,坚持“同题共答”凝聚宣传“新力量”,与新媒体融合打造宣传“主力军”,“三力”同发,同频共振,活力四射。

  • 把巡察干部个个培养成宣传的“行家里手”

“快看,我们又一篇信息被新华网采用了!”2022年6月17日,县委巡察办机关干部早上一上班就相互传递着好消息。被采用的信息撰稿人名叫王建刚,2019年调入巡察办工作,以前是乡镇工商所负责人,长期同商贩、村民打交道,一年到头“摸”不上几次笔,更不要说写材料、写信息了。经过巡察机构这个“大熔炉”的淬炼,他的写作能力显著提高,仅2022年上半年就在《人民日报》《湖北日报》等中央、省级主流媒体发表文章9篇。

调入巡察办的干部,像王建刚一样有着同样经历的人很多。有的来自乡镇部门、有的来自基层一线,写信息、搞宣传都不是强项,在巡察办主要领导的督导下,一个个都成了巡察宣传工作“行家”。

“其实当时我的初衷是提高巡察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工作能力,无心插柳柳成荫,这反而推动了宣传工作的突破。”县纪委常委、巡察办主任何向东道出了心里话。

县委巡察办极力推行“坐下来能写、站起来能说、走出去能干”的目标导向,建立全员写稿制度,实行量化考核。每周五下午组织机关学习日,采取轮流主持、轮流点评信息的方式,锻炼巡察干部组织、协调和思考能力。

  • 把宣传的新力量凝聚起来

“县妇联的巡察问题立行立改文章被2022年6月8日的《人民日报》刊发了。”县委巡察办的微信工作群第一时间转发了相关网页链接。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巡察办主要负责同志找准宣传工作的短板,谋定而动,笃行致远。明确要求各巡察组在巡察期间对发现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等群众反映强烈并且能够及时解决的突出问题,及时向被巡党组织主要负责人反馈,推动立行立改法,形成典型案例,进行宣传造势,扩大震慑效应。同时,在巡察微信公众号开辟“同题共答看变化”专栏,鼓励被巡党组织撰写巡察整改做法和成效,实现以巡促建、以巡促治。引导未巡察和已巡察的党组织举一反三,开展自查自纠,提升巡察成果运用水平。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同题共答”的倡议得到被巡党组织的积极响应。县“四大办”、县直各单位都迅速组织人力,精心报告巡察整改经验做法,撰写巡察整改以来的工作、作风等各方面发生的变化。巡察办审核选取典型经验和优秀文章在巡察微信公众号专栏发表,积极向上级巡视巡察机构和国内各大媒体推荐,并指导各地各单位向上级网站和内部刊物报送。

几年来,《巡察贴民生 医保赢民心》《协力浇灌“双拥花”》等30余篇文章先后被《人民日报》、人民法治网、湖北新闻网、《襄阳日报》等中央、省、市媒体宣传报道。

  • 与主流媒体深度融合拓展宣传主渠道

专业的事需要专业的人参与。县委巡察办紧跟新形势新要求,主动与今日头条等媒体对接,就信息宣传达成合作协议,扩大宣传面,提高影响力。与县融媒体中心进行深度融合。巡察动员会、巡察组工作动态、巡察机构各项活动等,都邀请县融媒体记者参与报道。2019年共同制作的三年巡察工作宣传片,得到各级领导和同行的一致好评。和襄阳日报谷城版等媒体开展战略合作,在优先报道谷城巡察工作的同时,每年派出宣传骨干参与巡察干部培训,讲授写作技巧、传经送宝,截至目前,共培训13期800余人次。

“三项机制”共建,筑牢宣传“根基”

打牢基础,经常培训,掌握技巧,更新知识,是做好巡察工作宣传的根本。

汤嘉雯,一位来自高山区乡镇的年轻干部。初来巡察办的她,不知规范的公文如何写,在大小会上发个言都紧张得不得了。不到两年,通过在巡察办的磨砺,文字综合能力、思考问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立竿见影”,她撰写的文章多次在市以上业务部门和媒体刊发,而今她已成为县委党校最年轻的特聘“讲师”了。

  • 建立写作人才成长机制

县委巡察办对巡察干部的“换脑”工程持之以恒、常抓常新、从不懈怠,宣传人才提升机制活力倍增。2017年9月,专门邀请县委办熟悉信息工作的老师和县里知名作家,开展巡察工作信息、新闻稿写作培训,县委巡察机构共30余名巡察干部参加。2021年5月,再次邀请县委办信息写作专家和县委宣传部资深新闻人,对全体巡察干部进行党委信息和新闻写作专题培训,县委巡察机构共计59人参加。

通过写作培训,广大巡察干部明白了“什么是党委信息”“党委信息的主要特点和分类”“如何编写党委信息”及新闻的标题、导语、主体、结尾的写作技巧,激励巡察干部养成脑勤嘴勤腿勤、多学多思多写、求新求实求活的写作习惯。

  • 建立信息新闻写作考核机制

写作“全员化”是县委巡察办一大亮点,出台《县委巡察办全员信息制度》规定每周每名同志至少撰写1篇稿件,做到定人、定任务、保质量。以此推进、规范信息宣传工作,努力培养“站起来能说、坐下来能写、走出去能干”的巡察干部。

同时制定《谷城县委巡察办宣传工作考核办法》,规定每周未撰写稿件的扣1分,每周写稿每超1件加1分,稿件被中央、省、市、县等媒体刊发后,依据不同层次按不同分值计分,考核结果一周一公布,在微信工作群通报,信息宣传工作得分情况每月汇总,在机关学习群中通报,把宣传工作考核结果,作为年度考核、评先的依据之一。

  • 建立“互帮互评”机制

主要有三种方式:“领导出题帮”。就是巡察办主任出题目,派活给每位同志,点题点名写。“同志相互帮”。在信息写作上不分级别,随时可以相互请教,交流写作技巧,即使是晚上11点,只要有信息来源或者信息稿件,都会认真地交流、修改,提出建议,人人都把信息写作当成自己的一份责任。“学习日相互评”。每周五下午,一般是巡察办学习日,在学习日有两个固定动作,就是通报上一周信息写作情况、点评每一篇信息文稿。信息文稿点评,先由撰稿人说明信息来源,再由每一位同志发言,你认为这篇文稿怎么样?好在哪、差在哪?再由负责信息把关的同志点评,从信息的标题、立意、内容、词句、标点符号等方面,逐一点评,最后由县委巡察办领导总结点评。

心中有责,文功赋能,百事可成。目前,县委巡察办已编辑发出34期《谷城巡察工作》简报。推出反映十四届县委13轮巡察亮点工作的画册1600余本,编汇《奋斗者的姿态最美丽》《谷城·战疫中的巡察人》等资料书籍11类5000余册,对外交流近3000册。

值得点赞的是,工作经验层出。谷城县委主动、及时对标党中央和省委、市委巡视巡察工作新精神新要求新部署,县委书记、巡察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对全县巡察工作做了一系列重要安排部署:《全面贯彻落实从严治党新要求 坚定不移推动县级巡察向纵深发展》《对标看齐“五个过硬” 锻造新时代巡察“尖兵”》《坚持“四高标准” 做足县委巡察大文章》等8篇文章,分别被《湖北日报》《楚天风纪》《湖北巡视巡察》刊发,有力地推动了县级巡察工作走深走实。

新闻外宣更上一层楼。截至2022年6月,县委巡察办共在各大媒体发布新闻1800多篇(次)。无论是信息转发、还是新闻上稿,在襄阳全市巡察部门一直名列前茅,总结创新的多项工作案例、经验做法在全国、全省都有一定影响。

文润山乡,清风拂面。写作提升素质,文章鼓舞人心,成果激励前行。谷城巡察工作,凭借文化涵养的魅力,正踏着新时代的鼓点,演奏出一曲曲激荡人心、催人奋进的乐章!